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与梁启超)
资讯
2024-04-10
386
1. 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与梁启超?
在中国近代史中,康有为与梁启超是两位备受尊崇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间,推动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试图为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不仅对当时的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维新运动中,康有为和梁启超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参与了洋务运动,致力于推动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他们还提出了许多新的法律和政策,以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然而,由于清朝政府和传统势力的强烈反对,维新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尽管维新运动失败了,但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提出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启发了许多中国人的思考,并在后来的变革和改革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辛亥革命中的“民主、平等、博爱”等口号,就是康有为和梁启超所提出的新思想的体现。
康有为和梁启超不仅在思想上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实践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康有为在早期曾担任过福建巡抚和国子监祭酒等职务,但由于主张变法和教育改革,被清朝政府罢免。之后,他开始与梁启超等人一起创办《民报》,成为了中国近代媒体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们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评论,批判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愚昧,倡导科学和民主。梁启超则在政治上做出了更为重要的贡献。他曾经参加了很多政治组织,包括清朝政府的维新派和国民党的中央组织部,为中国的政治变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近代的变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所提出的新思想和新理念,激励了许多年轻人的思考和探索,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他们的思想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局限性。例如,他们的思想倾向于西方文化和制度,没有充分考虑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此外,他们在政治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民主权利的限制等。因此,我们在借鉴他们的思想和实践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找到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的道路和模式。
2. 他和光绪梁启超的合影是不是伪造出来的?
谢邀请。康有为是维新运动领袖,清末著名的政治家。
1927.3.18月,康有为为躲避北伐风暴从上海迁到青岛自己的别墅"天游园"居住。29日,他在中山路上的粤菜馆英记酒楼参加同乡宴。当他喝了一杯橙汁后,突然感觉腹痛难耐,当夜呕吐不止。31日5点多,七窍流血而亡。康有为在青岛离奇死亡,其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种种情况表明只有一种可能:中毒身亡。主要有一下几种说法:
1.康有为之子康同璧认为是"被国民党特务在食物中投毒而导致死亡"。此种说法迄今未见任何史料记载,难以取信。 2.慈禧生前所遣杀手之一——巫仿下毒得手。 3.康女同环认为,康系食物中毒而亡,极有可能是因为英记酒楼的食品不洁所致,否认政治斗争的可能性。 现代 也有人认为,康有可能死于食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海鲜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而橙汁中则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如果二者同食,极易产生一种叫"砷"的剧毒物质,即人们常说的砒霜,引起毒。) 4.系被日本人投毒害死。据康有为当年同乡、当事人吕振文后来透露:他本人从日本天皇身边的人那里得到确切消息,康是被日本人毒死的。原因是康始终不同意溥仪跟日本人合作。
以上后几种说法其真实性均有待史料进一步考证以及相关医学证明。
戊戌政变后,康、梁逃亡海外成立了"保皇党"。康梁师徒凭着喋血刑场的"戊戌六君子"而获得广泛的道义同情。康有为就是凭着这张照片、还有一封所谓的"衣带诏"做幌子,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资本,获取华侨的广泛支持和募捐。这张康梁师徒和光绪的合影反映了光绪与维新派领袖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让人羡慕不已。殊不知,这张照片和密诏却是精心伪造的,是假的。
照片中间并非光绪帝的影像,而是画像。康确实见过光绪,仅仅一次而已。根据清宫档案《光绪朝-东华录》记载,光绪召见康当天并没有安排拍照。再说,梁启超这辈子压根就没有见过光绪帝,有何来合影之说?所谓的"光绪帝召见林启超"一事,也只是"大臣建议召见"或者"皇帝拟召见"而已。根据《光绪朝-东华录》记载,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五日(1898.7.3)这一天仅记录"丁卯赏举人梁六品衔,办理译书局事务"一段话,只字未提召见一事。这一点和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中当天的记载完全吻合。康有为作为一介六品政府官员,且是进士身份,见皇帝一面尚且是光绪帝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而作出的非常之举,更何况梁只是一个小小的举人身份,见皇帝一面谈何容易!因此这张照片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张PS照片。
康在海外号召华侨和留学生参加保皇事业的"密诏"是其自己精心伪造的。最关键的有两处:一是康把光绪帝写给杨锐的密诏伪造成给他本人的(受诏者(指杨锐)"尔其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而没有特别点出康,康只能算"诸同志"之一);而是和光绪帝密诏原意(想办法既不得罪慈禧太后,又能使变法继续下去),相反,变成了要康等人设法相救。
密诏原文在杨锐手中。锐死后,其子杨庆昶乘扶柩出京的机会,将密诏设法带回原籍四川。宣统元年(1909年),他将密诏呈交都察院、溥仪生父摄政王载沣。康伪造密诏的真相大白于天下。由此可见,康在流亡海外期间,出于"保皇"的政治需要,对密诏作了篡改。
总之,康作为作为1990年代的知识分子,在他身上,既表现出了关心国家命运、希望变法图强、拯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以及奋不顾身地投入政治运动的实践精神、牺牲精神,又有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狭隘偏激、固执己见的性格缺陷,这就是历史赋予中国的政治上不成熟的改良运动的领袖形象。
3. 康有为梁启超大力提倡一夫一妻制?
康有为堪称近现代史上言行不一学者的典型,他一生都在标榜自己是堪比孔子的圣人,想世人遵循自己的思想,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秩序,可他自己却热衷于名利,在变法初期,撰写《门灾告警折》时还特意加上了请慈禧垂帘听政的内容,用以巴结慈禧;
他曾是主张变法的精神领袖,却实则拥护皇权、阻碍革命,逃亡日本后还打着忠于清廷的旗号,组织保皇会,与袁世凯搞复辟;
他反对杀生,可最喜欢吃肉,每顿无肉不欢;他主张人人平等,却最喜欢奴役使唤仆人;同样的,他大力提倡女性解放思想,实行一夫一妻制,可他自己却是最不尊重女性,将女性视为玩物的人,妻妾成群不算,还喜欢老牛吃嫩草。
康有为的原配夫人张云珠,比康有为大三岁,她是康有为秉承父母之命娶进家门的,也是康有为这一辈子娶得唯一一位年上女,婚后张云珠一连生了五个女儿,生不出儿子就成了康有为堂而皇之纳妾的理由。
康有为四十大寿时纳了第二房夫人梁随觉,当时梁随觉年方十八,原配是无奈,纳妾才是真爱,康有为这台嫩草收割机开始割下了第一把嫩草,婚后不久康有为变法失败,梁随觉跟着康有为开始了漫长的流亡之旅,虽生活颠沛但有机会周游列国,梁随觉一直扮演着贤妻的角色,为康有为打理好一切琐事。
康有为天命之年又纳了一房夫人何旃理,也是差不多十八岁的大姑娘,这个何旃理是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华侨,精通多国语言,才思敏捷,受过先进的思想教育,令人费解的是这么优秀的一位姑娘,只听了康有为的一次演讲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比自己大30多岁的康有为,并展开了炽烈的追求,最后两人克服了重重困难走到了一起,可惜何旃理命薄,七年后就病逝了。
后来康有为应邀去往日本,也是桃花不断,年轻漂亮的日本女佣市岗鹤子令康有为心驰神往,两人相差将近40岁,开展了一段异国祖孙恋!市岗鹤子曾随康有为在中国生活,后来怀孕了却回到日本生子,1974年七十多岁的市岗鹤子卧轨自杀,关于康有为是否被绿以及女佣自杀真相一直是猜测颇多。
康有为的五夫人叫廖定徴,嫁给康有为时也是十八九岁的年纪,当时康有为沉浸在痛失三姨太何旃理的痛苦中,觉得心里空虚就纳了廖定徴,填补心中空白,康有为声称女性解放,其实在他心里不过物件似得,一个没了就得要另一个填补。
康有为晚年的时候,又迷上了西湖边上的浣纱女张光,当时张光19岁,比康有为孙子都年轻,因此家里人都反对,康有为一意孤行多次上门求亲终于如愿以偿,婚后他当起了张光的家教,教她读书写字,好日子没过几年康有为一命呜呼,二十出头的张光就成了小寡妇。
这六位夫人是康有为公开纳入府中的女人,外面朵朵开的桃花就不好计数了,康有为这是实力打脸,用实际行动讲述了什么叫做伪君子,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在政治上跟随康有为的脚步,但对康有为言行不一他也是颇有微词的,虽说梁启超也不只一个妻子,但他的情况与康有为还是很不同的。
梁启超的结发妻子叫做李蕙仙,典型的大家闺秀,也是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走到了一起,一般这种旧式婚姻都经受不起先进思想的冲击,梁启超在美国公干时邂逅了美女翻译何惠珍,一个令梁启超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女人,两人都表达了对彼此炽烈的爱意,梁启超甚至写信给发妻告知自己爱上了何惠珍。
可出人意料的是梁启超最后拒绝了何惠珍,坚持不迎娶她,只因为自己在一夫一妻协议上签字了,自己这一生只能有一位妻子,何惠珍在梁启超发妻去世后又找到了他,想要再续前缘,可是梁启超拒绝了,想把她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可何惠珍也是个倔强的姑娘,拒绝了梁启超保媒,终身未婚。
李蕙仙在收到丈夫坦白婚外情的书信后,回信告知丈夫若他想纳妾,自己是同意的且会出面禀告梁父,若丈夫决定断绝与何惠珍的来往,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在心里盘算着给梁启超安排一个妾室,为留住丈夫的心,也为延续梁家香火,后来李蕙仙把自己的陪嫁丫头王桂芬给了梁启超。
王桂芬勤劳本分、乖巧懂事,梁启超把她收在了房里却没打算给她一个名分,王桂芬也不争,只是接连生了六个孩子,这事也就瞒不住了,即使这样梁启超也要求所有孩子称呼李蕙仙为母亲,称呼王桂芬为姨娘或者王姑娘。
李蕙仙去世后,梁启超拒绝了何惠珍,没有续弦,也没有给王桂芬名分,王桂芬没名没分的将梁家九个孩子抚养长大、教育成才,成全了梁启超的脸面,苦了自己的一生。
4. 为何有人对康有为梁启超二人的评价差距如此之大?
戊戌变法是清末时期,光绪皇帝为了自救,扶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持的一次变革。虽然那次变革失败了,但不可否认的是,那种眼光与理论具有很高的前瞻性。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康有为与梁启超在友人的帮助下,一同逃亡到日本。虽然是一样的经历,但是其人生的转变与思想上的变化,却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别。
康有为在国外享受人间繁华,纵享人生喜悦,他的后人也多资质平凡,没有什么出名的人物。但是梁启超教子有方,几位儿子都有所成就,一门三院士也沦为一段佳话。
他们晚年生活与思想的变化,令很多人感慨,一个乃是真君子,一个却是伪圣人!
梁启超的晚年生活
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并没有放弃对国家民生的关注。他曾在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担任过法部次官,后因袁世凯复辟称帝,一怒之下撰写文章,讨伐袁世凯。有人说梁启超最厉害的,就是他的嘴与他的笔。他演讲的时候激情四射,浑身充满了一种力气,他撰写的文章针砭时弊,见解独到。
晚年的时候,梁启超身体不太好。西医与中医按理说,都是医治的一种手段。但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西医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接受。梁启超主张的学习新文化,吸取国外科学的研究精华。
经过检查,他被诊断出患有肾肿瘤,需要用手术刀进行治疗。开刀在那个年代,还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但是梁启超要起个带头作用,接受西医的治疗。后来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把患有病状的左肾标记成了右肾,最后好的肾被切了下来。
梁启超本想开这个先河,却出现了这样一场医闹,实在是令人感慨。但是梁启超的这一事件,在社会各界引发巨大的争议。一些学者发表文章,批判西医的种种不为国人接受的地方。可就是这样,梁启超仍旧站了出来,写下了一篇关于自己与西医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以平淡的口气讲述了自己的病情,以及西医对自己的诊治。却是右肾出了问题,动了手术之后自己虽然要吃药,可是身体也渐渐有了好转。文章虽然比较平淡,可也看出有一丝辩护的口气在里面。
梁启超一生都在致力于国家民族的复兴,撰写了很多文章,做过很多次演讲。他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真君子。
康有为的晚年生活
早年间的康有为,算的上是有志青年,他一直在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不仅如此,他还是梁启超的领路人,身份上可以说是梁启超的师傅。但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这对师徒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
出国之后的康有为,虽然口头上关心国家民族,但是他自己的行为,却妥妥的是一个伪圣人。他主张一夫一妻制度,但是一辈子娶了好几个姨太太。在他62岁的时候,还娶了一位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实在是言行不一,令人觉得无赖。
在国外的时候,他为了贪图享乐,举起民族国家的大旗,不仅在国外获得了巨大的声望,还募集到了不少资金。拿着这些资金,他纵声享受,相传他在欧洲曾花费重金买了一座小岛,被后人称作“康有为岛”。出行之时,男女随从十几个,声势浩荡,丝毫不输当年慈禧太后。其实小编觉得康有为并没有那么完全不看,他还是个专一的人,专一到无论自己多大年龄,都始终喜欢十七八岁的少女,真的是可悲。除了家中漂亮的小妾,他还在外边沾花惹草,留下了不少风流债,甚至没有钱付,被人追到船上的经历。可以说原本声名远扬的一代大师,最后却成为了一个“伪圣人”。
5. 梁启超籍贯?
康有为(原名祖诒,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
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等,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17岁中举,曾与老师康有为等人一起联合发动“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回国后曾担任熊希龄内阁之司法总长。1917年结束从政生涯。192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
6.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哪一阶级哪派的代表人?
资产阶级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西式民主的一种),属于保皇派,但是从根本上讲还算是推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7. 假如你是康有为和梁启超?
改革是一场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会充满了斗争,甚至是流血牺牲。作为改革的推进者必须拥有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智慧,单凭一腔热血是不可能改革成功的。康有为更像一个政治投机者,甚至不惜投靠外敌,大量出卖国家主权。而梁启超、谭词同等人空有一腔热血。光绪帝则像一个孩子,更多想着摆脱慈禧的掌控。他们既没有多少从政的经验,也不了解当时大清国的现状,更不了解世界的发展程度。
当时的大清国,经济上依然是落后的自然经济,民族工业几乎不存在,统治阶层思想还停留在“天国上朝”阶段,政治制度也已经僵化,民族意识尚未觉醒,外交上,列强虎视眈眈,准备瓜分中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那种国际环境已经不复存在。甲午的失利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意味着“中体西用”策略的失败,传统士人终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大家已经意识到不变法已经不行了,但是怎么变?这么大的国家,单纯依靠几个人去推动变法显然是不可行的,必须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以大清国的现状而言,维新派也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壮大维新力量当时维新派本身太过于弱小,而保守派非常强大,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壮大维新派。保守派并非天然就是保守派,维新派也并非天然就是维新派,一味树敌并非好事。壮大维新派主要有三个途径。
首先是针对在职官员,采取一条硬性要求,所有官员都必须出国考察一定的年限,没有考察经历的不予升迁。有考察经历的可以视思想变化酌情任用。简单来说,就一句,不换思想就换人。
其次是改革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校,包括军校。在考试内容中增加西学,对原有的四书内容进行缩减。同时大量派遣公派留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包括文化、科技、军事等各方面,学成归来的均予以重用。
第三是改革军队,原有的八旗和绿营以及甲午战败后的淮军可以酌情转为地方治安用,裁汰老弱,给予一定补偿。同时编练新军,新军的军官必须是军校毕业以及有过留学经历的。
第四则是经济层面,鼓励发展私营工商业,殖产兴业。
经过以上措施后,维新派的力量应该会得到壮大。
二、缓和与保守派的矛盾保守派主要都是经济上的既得利益者,可以尽量不去侵犯他们的利益。当时的保守派都是一些什么人呢?最大的保守派就是以慈禧为首的王公贵族以及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相对好办,无非就是寄生而已,改革军队的时候可以一起处理,以荣誉军衔的方式让他们领取一定的俸禄,荣誉军衔不可以继承。对于他们的后代,在进军校上可以给予一定的便利,然后必须通过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授予军衔。
对于掌握实权的王公贵族,可以有很多方式对付,不一定非要裁撤。比如说可以将他们的权力拆分,明升暗降,给予大量荣誉头衔,给更多的赏赐之类,促使他们由封建贵族转向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三、拉拢洋务派对于已经落败的洋务派,可以将他们办的企业干脆低价卖给他们。洋务派所办的企业,名为官办,实则管理落后,质量低下。不如干脆卖给他们,让他们自负盈亏。
以上措施,在发展三五年之后,估计经济会有起色,维新派的力量也会得到壮大,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继续变法,而下一步的变法才是对政治制度的改革,比如对官制的改革,教育体系的改革,文化体系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等。要改的太多了,但原则就是需要一步步来,不能冒进。
上述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法,这种方法必然是不彻底的,必然会留下大量封建残余,而且某些群体必然会遭到压榨,比如农民阶层,土地革命终究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大清国能不能挺过这道坎,那就不好说了。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与梁启超?
在中国近代史中,康有为与梁启超是两位备受尊崇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间,推动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试图为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不仅对当时的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维新运动中,康有为和梁启超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参与了洋务运动,致力于推动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他们还提出了许多新的法律和政策,以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然而,由于清朝政府和传统势力的强烈反对,维新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尽管维新运动失败了,但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提出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启发了许多中国人的思考,并在后来的变革和改革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辛亥革命中的“民主、平等、博爱”等口号,就是康有为和梁启超所提出的新思想的体现。
康有为和梁启超不仅在思想上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实践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康有为在早期曾担任过福建巡抚和国子监祭酒等职务,但由于主张变法和教育改革,被清朝政府罢免。之后,他开始与梁启超等人一起创办《民报》,成为了中国近代媒体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们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评论,批判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愚昧,倡导科学和民主。梁启超则在政治上做出了更为重要的贡献。他曾经参加了很多政治组织,包括清朝政府的维新派和国民党的中央组织部,为中国的政治变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近代的变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所提出的新思想和新理念,激励了许多年轻人的思考和探索,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他们的思想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局限性。例如,他们的思想倾向于西方文化和制度,没有充分考虑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此外,他们在政治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民主权利的限制等。因此,我们在借鉴他们的思想和实践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找到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的道路和模式。
2. 他和光绪梁启超的合影是不是伪造出来的?
谢邀请。康有为是维新运动领袖,清末著名的政治家。
1927.3.18月,康有为为躲避北伐风暴从上海迁到青岛自己的别墅"天游园"居住。29日,他在中山路上的粤菜馆英记酒楼参加同乡宴。当他喝了一杯橙汁后,突然感觉腹痛难耐,当夜呕吐不止。31日5点多,七窍流血而亡。康有为在青岛离奇死亡,其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种种情况表明只有一种可能:中毒身亡。主要有一下几种说法:
1.康有为之子康同璧认为是"被国民党特务在食物中投毒而导致死亡"。此种说法迄今未见任何史料记载,难以取信。 2.慈禧生前所遣杀手之一——巫仿下毒得手。 3.康女同环认为,康系食物中毒而亡,极有可能是因为英记酒楼的食品不洁所致,否认政治斗争的可能性。 现代 也有人认为,康有可能死于食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海鲜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而橙汁中则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如果二者同食,极易产生一种叫"砷"的剧毒物质,即人们常说的砒霜,引起毒。) 4.系被日本人投毒害死。据康有为当年同乡、当事人吕振文后来透露:他本人从日本天皇身边的人那里得到确切消息,康是被日本人毒死的。原因是康始终不同意溥仪跟日本人合作。
以上后几种说法其真实性均有待史料进一步考证以及相关医学证明。
戊戌政变后,康、梁逃亡海外成立了"保皇党"。康梁师徒凭着喋血刑场的"戊戌六君子"而获得广泛的道义同情。康有为就是凭着这张照片、还有一封所谓的"衣带诏"做幌子,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资本,获取华侨的广泛支持和募捐。这张康梁师徒和光绪的合影反映了光绪与维新派领袖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让人羡慕不已。殊不知,这张照片和密诏却是精心伪造的,是假的。
照片中间并非光绪帝的影像,而是画像。康确实见过光绪,仅仅一次而已。根据清宫档案《光绪朝-东华录》记载,光绪召见康当天并没有安排拍照。再说,梁启超这辈子压根就没有见过光绪帝,有何来合影之说?所谓的"光绪帝召见林启超"一事,也只是"大臣建议召见"或者"皇帝拟召见"而已。根据《光绪朝-东华录》记载,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五日(1898.7.3)这一天仅记录"丁卯赏举人梁六品衔,办理译书局事务"一段话,只字未提召见一事。这一点和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中当天的记载完全吻合。康有为作为一介六品政府官员,且是进士身份,见皇帝一面尚且是光绪帝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而作出的非常之举,更何况梁只是一个小小的举人身份,见皇帝一面谈何容易!因此这张照片被公认为中国第一张PS照片。
康在海外号召华侨和留学生参加保皇事业的"密诏"是其自己精心伪造的。最关键的有两处:一是康把光绪帝写给杨锐的密诏伪造成给他本人的(受诏者(指杨锐)"尔其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而没有特别点出康,康只能算"诸同志"之一);而是和光绪帝密诏原意(想办法既不得罪慈禧太后,又能使变法继续下去),相反,变成了要康等人设法相救。
密诏原文在杨锐手中。锐死后,其子杨庆昶乘扶柩出京的机会,将密诏设法带回原籍四川。宣统元年(1909年),他将密诏呈交都察院、溥仪生父摄政王载沣。康伪造密诏的真相大白于天下。由此可见,康在流亡海外期间,出于"保皇"的政治需要,对密诏作了篡改。
总之,康作为作为1990年代的知识分子,在他身上,既表现出了关心国家命运、希望变法图强、拯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以及奋不顾身地投入政治运动的实践精神、牺牲精神,又有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狭隘偏激、固执己见的性格缺陷,这就是历史赋予中国的政治上不成熟的改良运动的领袖形象。
3. 康有为梁启超大力提倡一夫一妻制?
康有为堪称近现代史上言行不一学者的典型,他一生都在标榜自己是堪比孔子的圣人,想世人遵循自己的思想,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秩序,可他自己却热衷于名利,在变法初期,撰写《门灾告警折》时还特意加上了请慈禧垂帘听政的内容,用以巴结慈禧;
他曾是主张变法的精神领袖,却实则拥护皇权、阻碍革命,逃亡日本后还打着忠于清廷的旗号,组织保皇会,与袁世凯搞复辟;
他反对杀生,可最喜欢吃肉,每顿无肉不欢;他主张人人平等,却最喜欢奴役使唤仆人;同样的,他大力提倡女性解放思想,实行一夫一妻制,可他自己却是最不尊重女性,将女性视为玩物的人,妻妾成群不算,还喜欢老牛吃嫩草。
康有为的原配夫人张云珠,比康有为大三岁,她是康有为秉承父母之命娶进家门的,也是康有为这一辈子娶得唯一一位年上女,婚后张云珠一连生了五个女儿,生不出儿子就成了康有为堂而皇之纳妾的理由。
康有为四十大寿时纳了第二房夫人梁随觉,当时梁随觉年方十八,原配是无奈,纳妾才是真爱,康有为这台嫩草收割机开始割下了第一把嫩草,婚后不久康有为变法失败,梁随觉跟着康有为开始了漫长的流亡之旅,虽生活颠沛但有机会周游列国,梁随觉一直扮演着贤妻的角色,为康有为打理好一切琐事。
康有为天命之年又纳了一房夫人何旃理,也是差不多十八岁的大姑娘,这个何旃理是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华侨,精通多国语言,才思敏捷,受过先进的思想教育,令人费解的是这么优秀的一位姑娘,只听了康有为的一次演讲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比自己大30多岁的康有为,并展开了炽烈的追求,最后两人克服了重重困难走到了一起,可惜何旃理命薄,七年后就病逝了。
后来康有为应邀去往日本,也是桃花不断,年轻漂亮的日本女佣市岗鹤子令康有为心驰神往,两人相差将近40岁,开展了一段异国祖孙恋!市岗鹤子曾随康有为在中国生活,后来怀孕了却回到日本生子,1974年七十多岁的市岗鹤子卧轨自杀,关于康有为是否被绿以及女佣自杀真相一直是猜测颇多。
康有为的五夫人叫廖定徴,嫁给康有为时也是十八九岁的年纪,当时康有为沉浸在痛失三姨太何旃理的痛苦中,觉得心里空虚就纳了廖定徴,填补心中空白,康有为声称女性解放,其实在他心里不过物件似得,一个没了就得要另一个填补。
康有为晚年的时候,又迷上了西湖边上的浣纱女张光,当时张光19岁,比康有为孙子都年轻,因此家里人都反对,康有为一意孤行多次上门求亲终于如愿以偿,婚后他当起了张光的家教,教她读书写字,好日子没过几年康有为一命呜呼,二十出头的张光就成了小寡妇。
这六位夫人是康有为公开纳入府中的女人,外面朵朵开的桃花就不好计数了,康有为这是实力打脸,用实际行动讲述了什么叫做伪君子,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在政治上跟随康有为的脚步,但对康有为言行不一他也是颇有微词的,虽说梁启超也不只一个妻子,但他的情况与康有为还是很不同的。
梁启超的结发妻子叫做李蕙仙,典型的大家闺秀,也是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走到了一起,一般这种旧式婚姻都经受不起先进思想的冲击,梁启超在美国公干时邂逅了美女翻译何惠珍,一个令梁启超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女人,两人都表达了对彼此炽烈的爱意,梁启超甚至写信给发妻告知自己爱上了何惠珍。
可出人意料的是梁启超最后拒绝了何惠珍,坚持不迎娶她,只因为自己在一夫一妻协议上签字了,自己这一生只能有一位妻子,何惠珍在梁启超发妻去世后又找到了他,想要再续前缘,可是梁启超拒绝了,想把她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可何惠珍也是个倔强的姑娘,拒绝了梁启超保媒,终身未婚。
李蕙仙在收到丈夫坦白婚外情的书信后,回信告知丈夫若他想纳妾,自己是同意的且会出面禀告梁父,若丈夫决定断绝与何惠珍的来往,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在心里盘算着给梁启超安排一个妾室,为留住丈夫的心,也为延续梁家香火,后来李蕙仙把自己的陪嫁丫头王桂芬给了梁启超。
王桂芬勤劳本分、乖巧懂事,梁启超把她收在了房里却没打算给她一个名分,王桂芬也不争,只是接连生了六个孩子,这事也就瞒不住了,即使这样梁启超也要求所有孩子称呼李蕙仙为母亲,称呼王桂芬为姨娘或者王姑娘。
李蕙仙去世后,梁启超拒绝了何惠珍,没有续弦,也没有给王桂芬名分,王桂芬没名没分的将梁家九个孩子抚养长大、教育成才,成全了梁启超的脸面,苦了自己的一生。
4. 为何有人对康有为梁启超二人的评价差距如此之大?
戊戌变法是清末时期,光绪皇帝为了自救,扶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持的一次变革。虽然那次变革失败了,但不可否认的是,那种眼光与理论具有很高的前瞻性。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康有为与梁启超在友人的帮助下,一同逃亡到日本。虽然是一样的经历,但是其人生的转变与思想上的变化,却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别。
康有为在国外享受人间繁华,纵享人生喜悦,他的后人也多资质平凡,没有什么出名的人物。但是梁启超教子有方,几位儿子都有所成就,一门三院士也沦为一段佳话。
他们晚年生活与思想的变化,令很多人感慨,一个乃是真君子,一个却是伪圣人!
梁启超的晚年生活
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并没有放弃对国家民生的关注。他曾在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担任过法部次官,后因袁世凯复辟称帝,一怒之下撰写文章,讨伐袁世凯。有人说梁启超最厉害的,就是他的嘴与他的笔。他演讲的时候激情四射,浑身充满了一种力气,他撰写的文章针砭时弊,见解独到。
晚年的时候,梁启超身体不太好。西医与中医按理说,都是医治的一种手段。但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西医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接受。梁启超主张的学习新文化,吸取国外科学的研究精华。
经过检查,他被诊断出患有肾肿瘤,需要用手术刀进行治疗。开刀在那个年代,还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但是梁启超要起个带头作用,接受西医的治疗。后来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把患有病状的左肾标记成了右肾,最后好的肾被切了下来。
梁启超本想开这个先河,却出现了这样一场医闹,实在是令人感慨。但是梁启超的这一事件,在社会各界引发巨大的争议。一些学者发表文章,批判西医的种种不为国人接受的地方。可就是这样,梁启超仍旧站了出来,写下了一篇关于自己与西医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以平淡的口气讲述了自己的病情,以及西医对自己的诊治。却是右肾出了问题,动了手术之后自己虽然要吃药,可是身体也渐渐有了好转。文章虽然比较平淡,可也看出有一丝辩护的口气在里面。
梁启超一生都在致力于国家民族的复兴,撰写了很多文章,做过很多次演讲。他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真君子。
康有为的晚年生活
早年间的康有为,算的上是有志青年,他一直在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不仅如此,他还是梁启超的领路人,身份上可以说是梁启超的师傅。但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这对师徒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
出国之后的康有为,虽然口头上关心国家民族,但是他自己的行为,却妥妥的是一个伪圣人。他主张一夫一妻制度,但是一辈子娶了好几个姨太太。在他62岁的时候,还娶了一位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实在是言行不一,令人觉得无赖。
在国外的时候,他为了贪图享乐,举起民族国家的大旗,不仅在国外获得了巨大的声望,还募集到了不少资金。拿着这些资金,他纵声享受,相传他在欧洲曾花费重金买了一座小岛,被后人称作“康有为岛”。出行之时,男女随从十几个,声势浩荡,丝毫不输当年慈禧太后。其实小编觉得康有为并没有那么完全不看,他还是个专一的人,专一到无论自己多大年龄,都始终喜欢十七八岁的少女,真的是可悲。除了家中漂亮的小妾,他还在外边沾花惹草,留下了不少风流债,甚至没有钱付,被人追到船上的经历。可以说原本声名远扬的一代大师,最后却成为了一个“伪圣人”。
5. 梁启超籍贯?
康有为(原名祖诒,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
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等,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17岁中举,曾与老师康有为等人一起联合发动“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回国后曾担任熊希龄内阁之司法总长。1917年结束从政生涯。192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
6.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哪一阶级哪派的代表人?
资产阶级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西式民主的一种),属于保皇派,但是从根本上讲还算是推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7. 假如你是康有为和梁启超?
改革是一场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会充满了斗争,甚至是流血牺牲。作为改革的推进者必须拥有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智慧,单凭一腔热血是不可能改革成功的。康有为更像一个政治投机者,甚至不惜投靠外敌,大量出卖国家主权。而梁启超、谭词同等人空有一腔热血。光绪帝则像一个孩子,更多想着摆脱慈禧的掌控。他们既没有多少从政的经验,也不了解当时大清国的现状,更不了解世界的发展程度。
当时的大清国,经济上依然是落后的自然经济,民族工业几乎不存在,统治阶层思想还停留在“天国上朝”阶段,政治制度也已经僵化,民族意识尚未觉醒,外交上,列强虎视眈眈,准备瓜分中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那种国际环境已经不复存在。甲午的失利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意味着“中体西用”策略的失败,传统士人终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大家已经意识到不变法已经不行了,但是怎么变?这么大的国家,单纯依靠几个人去推动变法显然是不可行的,必须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以大清国的现状而言,维新派也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壮大维新力量当时维新派本身太过于弱小,而保守派非常强大,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壮大维新派。保守派并非天然就是保守派,维新派也并非天然就是维新派,一味树敌并非好事。壮大维新派主要有三个途径。
首先是针对在职官员,采取一条硬性要求,所有官员都必须出国考察一定的年限,没有考察经历的不予升迁。有考察经历的可以视思想变化酌情任用。简单来说,就一句,不换思想就换人。
其次是改革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校,包括军校。在考试内容中增加西学,对原有的四书内容进行缩减。同时大量派遣公派留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包括文化、科技、军事等各方面,学成归来的均予以重用。
第三是改革军队,原有的八旗和绿营以及甲午战败后的淮军可以酌情转为地方治安用,裁汰老弱,给予一定补偿。同时编练新军,新军的军官必须是军校毕业以及有过留学经历的。
第四则是经济层面,鼓励发展私营工商业,殖产兴业。
经过以上措施后,维新派的力量应该会得到壮大。
二、缓和与保守派的矛盾保守派主要都是经济上的既得利益者,可以尽量不去侵犯他们的利益。当时的保守派都是一些什么人呢?最大的保守派就是以慈禧为首的王公贵族以及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相对好办,无非就是寄生而已,改革军队的时候可以一起处理,以荣誉军衔的方式让他们领取一定的俸禄,荣誉军衔不可以继承。对于他们的后代,在进军校上可以给予一定的便利,然后必须通过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授予军衔。
对于掌握实权的王公贵族,可以有很多方式对付,不一定非要裁撤。比如说可以将他们的权力拆分,明升暗降,给予大量荣誉头衔,给更多的赏赐之类,促使他们由封建贵族转向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三、拉拢洋务派对于已经落败的洋务派,可以将他们办的企业干脆低价卖给他们。洋务派所办的企业,名为官办,实则管理落后,质量低下。不如干脆卖给他们,让他们自负盈亏。
以上措施,在发展三五年之后,估计经济会有起色,维新派的力量也会得到壮大,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继续变法,而下一步的变法才是对政治制度的改革,比如对官制的改革,教育体系的改革,文化体系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等。要改的太多了,但原则就是需要一步步来,不能冒进。
上述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法,这种方法必然是不彻底的,必然会留下大量封建残余,而且某些群体必然会遭到压榨,比如农民阶层,土地革命终究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大清国能不能挺过这道坎,那就不好说了。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